张靓颖的新专辑将于10.11发布,今天我听了这该死的爱情,很感人,比个人秘密和身体语言好很多。
http://music.yule.sohu.com/20060930/n245621626.shtml
曲目:
1.个人秘密
2.这该死的爱
3.如果爱下去
4.想你,零点零一秒
5.木脑壳
6.Midnight,Goodnight
7.身体语言
8.Take It Like A Man
9.Can't Take It Back
10.Girl Of Your Dreams
据说除了1,7,10以外,take it like a man也提前放出来了,不过我没找到。
其实我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喜欢张靓颖,到底是她身上哪种特质吸引了我,摘抄一篇网上的评论,它和我的感觉有一点点相似:
等待张靓颖
926是我的凉粉纪念日,这一天的前后对我来说截然不同。在此之前,张靓颖是电视里一个倔强的表情,网络上一个疯狂的主题,或是UC中一个亲切的声音;在926之后,她成了一个活生生的陌生人。
张靓颖第一次出现在海选舞台上的时候,在我的眼里,用米兰昆德拉的话来说:是不引人注目的迷人,又迷人地不引人注目。虽然如此,当时却并没有了解她的愿望,只是期待她的每一次出场,就象我们期待一个国手一次次地打出好球让我们愉悦一样。当后来总决选时期无数人为她不平呐喊的时候,我只是觉得,荣耀是她应得的,只是这条荣耀之路显得不那么平坦而已。
我不是一个饱听MC、CA的乐迷,在我眼里,最重要的是人本身,音乐是到达灵魂最直接的途径,但这绝不是目的,音乐的背后,有更广阔的人性。926之前,张靓颖是一种精神的象征,她打动了千千万万的人,而自己却浑然不觉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。
假如把05年超女比作一场让无数人争相卷入的互动大戏,那么,大幕在926之后慢慢拉拢,生活渐渐回复到本来的位置。在许多的纷争,非议和讨论之后,我们发现:其实我们并不了解张靓颖。
这个发现对大局并无妨碍,因为在当下的娱乐法则里,“真实”本来就可以是一种包装,更何况千万人托起来的平民偶像,根基并不容易坍塌。而对张靓颖的集体误读,某种程度上也是凉粉的自我需要。
这让我反而有了解张靓颖的兴趣,虽然我有机会接触到她更放松的一面,但我无法象记者那样抛出“你认为你凭什么吸引了观众”或者“你当时是怎么想的”这类刨根问底的问题。更多的时候,她只是暂离繁忙的工作,用美食来放松和安慰一下自己,席间的话题,多半也是轻松和无关痛痒的。
是的,接触本身会带来一些直接的感受,比如说,我觉得,她只是一个爱唱歌的女孩子,如此而已。但这又未免过于简单,我还可以说,她很能吃苦,执着于梦想,象TCL提炼的那样;或者看她的博客和网络留言,又是个爱耍活泼的简单女生。然而这就是打动千千万万颗心灵的张靓颖吗,难道这些加上一把好嗓子就是最终的秘密配方吗?假如拿这样的标准去比,前后三届超女也有不少符合的,但事实是,张靓颖只有一个。
也许向张靓颖本人提问,我们也得不到答案。在一年多的旅途中,我在无数人的眼睛和文字中寻找着张靓颖。在她身上,天真和成熟、善良和机智、温柔和倔强、敏感和迷糊、朴实和性感等许多并非相似的气质混合得恰到好处,而音乐,就把这些气质衬托了出来。
不久之前,一本时尚杂志约她给十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,她写道:
说真的,我其实不是很想知道你过着怎样的生活。未来充满不一定,不是我能预料得到的……接下来,让我猜猜你会干什么吧(呵呵,我实在是对10年后的自己好奇啊):你会不会在国外读什么学位?还是在十几万人的城市广场举办自己的演唱会?或是在山区支教,教那里的小朋友唱英文歌?在可可西里当一名环保志愿者?不会为了自己的第N张专辑的发行还在满世界跑宣传吧?。。。。。。
时间虽然过去了一年,但这些不同的气质中有很多还是象种子一样洒落在生命中,张靓颖本人和我们都无法完全觉察,惟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等待,等待它们慢慢发芽、长大、开出更绚烂的音乐、爱和智慧的花朵,等待一个更加成熟、丰盈的生命来和我们分享,等待等待本身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和忧伤,就象我们在过去的季节中所经历的那样。
-------------------
她现在这么成功在我看来也真称得上奇迹了,几乎每个专业人士都欣赏她。刚才看一个新闻,说喜多郎听了《印象西湖雨》的小样后邀请她去美国录音了。
4 comments:
上帝啊~这个blog终于像点样子了
怒!难道原来很差吗?!
原来几乎没有装饰过
现在也没什么装饰啊,只不过换成stretch了
Post a Comment